橡膠支座隔震技術是“以柔克剛”廣泛應用在隔震行業當中
傳統建筑抗震是“以剛克剛”,而橡膠支座隔震技術卻是“以柔克剛”。建筑物應用橡膠隔震支座,就像是汽車裝上避震器。當地震發生時,隔震樓只是在橡膠墊上“水平位移”,橡膠墊有效地將地的震動隔開,所以樓上的住戶沒有震感。據專家介紹,橡膠隔震墊是由薄橡膠板和薄鋼板分層交替疊合,經高溫、高壓下整體硫化而成,它可以有效減輕地震反應70%~90%。橡膠隔震墊在正常使用和維護下,壽命可達80~100年以上,可以與建筑壽命保持同步。如果建筑物改建擴建,還可以根據需要更換橡膠墊。
在國外早已被推廣應用的橡膠減、隔震新技術為何會在國內受冷落呢?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一方面主要是目前“以剛克剛”的剛性設防傳統抗震方式仍在國內建筑抗震減災中唱主角。
汕頭市地震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稱,汕頭市近年來新建的樓房基本上都采用了剛性設防的傳統抗震做法。另一方面的原因是,根據施工設計的要求,使用新的抗震技術后,每平方米房屋的造價會增加70~100元,增幅大概為3%~5%。盡管與很多豪華的室內裝修相比,這樣的成本并不高,還可以防患于未然、造福子孫,但開發商們為了盡可能追求經濟利益,仍然難以接受。而老百姓普遍缺乏房屋隔震意識,在購房時很少會將房屋的避震性能列入考慮因素。
有關專家認為,為更好地推廣應用在安全性、經濟性優于傳統抗震方式的橡膠減、隔震新技術,建議政府職能部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積極推廣,成碩橡膠支座抗震模擬實驗加大建筑抗震的安全儲備,橡膠支座更好地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